2025年六月

6月17日 客旅与同伴(1)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我是在地上作寄居的,求你不要向我隐瞒你的命令……凡敬畏你、守你训词的人,我都与他作伴。

——《诗篇》119:19、63

在《诗篇》119篇,诗人承认他在世上是寄居的客旅,同时,他也是那些敬畏上帝之人的同伴。他证明自己跟这个邪恶的世界没有捆在一起,却跟那些敬畏上帝的人之间有密友之情。

说出“我不属于这世界”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告白,对着一个可以享受和开发的世界这样说,可不是一件小事。“这里不是我的家,我在这世上是一个寄居的。”诗人说:“我在这里生活,我住在这里,我在这里工作,但在内心深处,这不是我真正的家。”

与圣经中其他的圣徒一样,诗人发现他的家在其他地方。他认识到,安息之地是在天堂,因为那里有上帝的同在。仅从水平的视角看世界,诗人感觉沮丧,但他已经学到,要超越这个世界而望向另一个世界。那些向往天堂的人,不会对这个世界的生活感到满意。对这些人而言,世界变成了一个流泪谷,不仅是因为痛苦和艰难,更重要的原因,是这里离上帝太遥远。

那些尝过天堂吗哪碎屑的人得出结论,真实的生活并不在这个世界上。一个人越多尝过天堂的滋味,越多与上帝相交,便越跟这个世界疏远,越放开这个他生于其间的毁灭之地。生活是甜美的,但不是指那种沉溺在世俗之中的生活。惟有从天上而来的生活,能让这个世界的客旅心满意足。

“我在这世上是一个寄居的。”根据世界的标准,这是一个可怜的告白,因为属世的人在世界找到了每一样他们喜欢的东西。这些属于这世界的人把这世界变成了他们的天堂。寄居的其他人渴慕上面的天堂,但这些人满足于这个世界。这些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在毁灭之地。你住在哪里?何处是你人生之旅的终点呢?

 

6月16日 爱是最大的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爱;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。

——《哥林多前书》13:13

信、望和爱,这三样我们都需要,但爱是最大的。爱是上帝的一种恩赐。爱是我们天性中缺少的东西。因为罪,我们变得一贫如洗。我们缺少了最重要的事物。但这是何等的安慰,因为对那些缺少爱的人而言,爱仍然是一种恩赐。上帝乐意给予祂的孩子们他们自己给不出来的东西。我们的主乐意将祂的孩子们用爱的绳索牵引过来。这样,他们将学会去爱他,因着祂的公义,也因着祂的恩典。

学会爱是最大的,将是一个非常个人性的经历。想想那些在复活节的清晨,走在通往坟墓之路上的妇女们。她们已经不能再相信了,如果她们还可以相信的话,就不会随身带着香料,准备去膏抹耶稣的遗体了。她们也不能再盼望了,对于一个死去的耶稣,她们还能盼望什么呢?但她们还有爱。爱仍然是最大的。这样,看上去无有的能够变成有许多,但有一切的可能并没有多少,因为上帝看的是人的心。爱首先从这些妇女的心中流露出来,接着,信心和盼望也就散发出来了。她们因爱而流的泪水,将被主耶稣自己擦干,然后,信心和盼望便重新回到了她们心中。

我们需要进入人生中爱的学校就读。只有当我们认识上帝的爱时,才能真正明白爱是什么。当我们离上帝越近时,也就离爱越近。于是,我们将会认识天父上帝的永远吸引之爱,圣子耶稣的牺牲之爱,以及圣灵保惠师的切身引导之爱。这样的爱将会让石头一样的心破碎柔软。这样的爱以一种永恒之爱作为回报,让你因此学会舍己。这样的爱就是生命,是永生中蒙福的团契。上帝自己是你爱的源泉吗?查验你的内心,看看你爱的动机是什么。你可以和彼得一样说出这句话吗?他说:“主啊,你是无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爱你。”

 

6月15日 爱是凡事盼望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爱;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。

——《哥林多前书》13:13

信、望和爱都是常存的,但其中最大的是爱。没有爱的盼望是虚假的盼望。即使这盼望指向基督——我们盼望的锚,如果没有爱,仍然最多不过是一种自私的欲望,一种想赚得某种东西的期望。任何出于想赚得某种东西的欲望都是没有价值的。即使有人舍去自己的身体被人焚烧,但没有爱,他在上帝面前仍然是没有价值的。

爱是最大的。如果我们没有爱,即便我们拥有很多,仍然算不得什么。如果我们在人面前说甜美的话,谈论永生的盼望,却没有在爱中行出来,那么在上帝面前就是毫无价值的。说到底,上帝要求我们的只有一件事:爱。

一旦上帝的灵开始在我们的生命中动工,我们便开始爱上帝,因为爱引起我们为罪忧伤,于是我们反过来开始顺服那位能救我们脱离罪的上帝。也许有人说:“但愿我有信心。”或者:“但愿我有一些盼望。”但这样说是不是更好呢?“但愿我有爱。”爱是凡事相信。爱说:“主,这是真的,我在你面前毫无价值。”但因着爱,一个罪人却能与基督相连。爱是凡事盼望。即使我们不知道万事怎样为我们效力,即使我们完全软弱无力,如同在毗努伊勒的雅各,我们仍然可以盼望。我们可以说:“你不给我祝福,我就不容你去。”没有爱,我们就会被引至犹大一样的绝望。但因为爱与彼得同在,即使在他跌倒时,彼得仍能在无望的眼泪中还能去盼望。爱让我们可以盼望。

现在,被揭露的罪人将会说:“那么我是缺少爱的。”当爱的必要性指明出来时,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不会那么迅速地警觉。他假装自己有爱。他觉得爱的存在是正常的,他能在自己身上发现很多爱。但我们必须在上帝律法的明镜中看清自己。上帝的律法显明我们实际上是缺乏爱的。即使我们不否认自己对这种爱很熟悉,我们每天仍然不得不因缺少爱而指控自己。正是爱,教导我们寻求爱。因为那样的爱是一种恩赐,一种我们每个人都迫切需要的恩赐。

 

6月14日 三个朋友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爱;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。

——《哥林多前书》13:13

信、望和爱是基督徒生命之路上的三位朋友。每一位都不可或缺。爱是最大的,但若没有信和望,爱也是不完全的。“这三样是常存的。”保罗说。即使在死后,这三样仍然常存。

信心将会存到永远。信心包含对上帝的认识和信靠。上帝的教会在永恒中将会对上帝有完全的认识和充足的信靠。当然,那时信心也会转化为眼见,但对上帝的认识和信靠将会存到永远。

盼望将会存到永远。圣经所言是真实的:“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,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?”(罗马书8:24)在地上,上帝的孩子被拯救于盼望中也是真实的。“盼望那无谎言的上帝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。”(提多书1:2)上帝的孩子正是活在这盼望实现的期许中。但是在天堂,没有任何事物是停滞不前的。在这个意义上,盼望将会常存,为了从一种荣耀进入另一种荣耀的永恒进展。“我们众人……就变成主的形状,荣上加荣,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。”(哥林多后书3:18)爱就是盼望。即使在永恒的生命中也是如此。

爱将会存到永远。信心、盼望和爱都将常存。但其中最大的是爱。天堂若没有爱,就不是天堂。这在地上已经是一个现实。我们已经在地上预尝了天堂的滋味。如果有信心可以相信,有盼望可以持守,那就意味着永不会缺少爱。爱是信心和盼望的核心,因为上帝就是爱。那跟爱没有关系的,也跟上帝没有关系。没有爱的,也没有上帝。没有爱的信心是虚假的信心。如果我们拥有大到可以移山的信心,如果我们拥有明白一切奥秘的洞察力,如果我们能说信心的话语如同天使的语言,却没有爱,我们仍像空鸣的锣鼓一般。一个金属的乐器能发出美丽的声音,但它自己不过是冰冷而坚硬的东西。信心和盼望能发出纯粹的声音,却欠缺一样东西:爱。爱是最大的。

 

6月13日 渴慕上帝的话语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你们不可停止聚会,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。

——《希伯来书》10:25

很多人轻易地忽略去教会。他们对参加聚会不感兴趣。把崇拜程序调整得更符合人的品味,或者缩短聚会时间,都不会改变这邪恶。对这些人而言,世界总是更有吸引力,在世界的时间总是比在教会的时间流逝得更快。我们不需要一个有吸引力的崇拜程序来容纳天然的人。我们需要一个诚实宣讲上帝话语的服侍,人在其中被坦白地告知,他们就天然本性而言是没有上帝的。藉着圣灵的恩典,这样的宣讲将会激动灵魂渴慕上帝。这样的方式在吸引人来聚会上,比起努力取悦人来说,更会为人带来益处。

“你们不可停止聚会。”忽略参加聚会显示出你对上帝的话并没有渴慕之心。你轻看灵魂的属灵福祉,那救恩的日子对你而言并不重要。主已经把祂的日子赐给我们,由此可以看见什么是对我们的福祉有益的事。拒绝祂设立的蒙恩之道,就是在上帝的脸上搧了一耳光。

这是可怕的。还有不多的时候,我们将听见来自天上审判的声音:“我已经差派福音的执事来向你传讲拯救的信息,但当他们传讲的时候,你却在外面闲逛或睡觉。”你将会永远地悔恨自己在崇拜聚会中留下的空座位。不要尝试为自己找借口说你没有渴慕,你不能仅仅为了守规矩去教会——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规矩。除此之外,你那不朽灵魂的命运正危在旦夕。

去教会将为我们赢得救恩吗?这样的想法应该远离我们。真正的基督徒可能担心,即使自己是一个教会聚会的定期出席者,仍有可能是灭亡的。我们参加教会没有功德可言。但参加聚会能发现的,是能够让一个空虚饥渴的灵魂得饱足的营养食物。那些明白这些事的人,也知道那来自在主的家中用爱心服侍主的祝福。当上帝的话影响到参加聚会者的心时,去教会将会让主日成为蒙福的日子。那时他们就能说:“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。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。”(诗篇36:8)那时你会说:“我不能忽略圣徒的聚会,我不能站在外面,因为在那里,我已经预尝了蒙福的天堂生活。我期望能常在上帝的家中,即使我只是一个看门人。”那时,你因为自己的饥渴来到主的家中,因为你的心肠和肉体都向永生的上帝呼吁!(译注:参诗篇84:2

 

6月12日 到上帝的家中去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你们不可停止聚会,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。

——《希伯来书》10:25

《希伯来书》的作者严肃地警告那些疏于参加教会聚会的人。现在我们仍然需要这个提醒。在早堂,教会的出席率还不算差,但在晚堂,特别是在大城市中,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形了。许多教会的晚堂崇拜空无一人。人们愿意每周来教会一个小时,最好更短一点,但对他们来说,那已经足够了。

主日剩下的时间,则花在闲逛、在家坐着或睡觉上,因为“不这样你就浪费了整个星期日”。当一位教牧人员(office-bearer)严肃地警告疏于参加聚会的人时,希望他不要因为得到以上这样的答案感到太惊讶。但是星期日不是我们的日子。星期日是主的日子。 参加教会的人以多么自私的态度来思想主日,这真是可怕!也正是在这个领域中,还有其他地方,我们作为改革宗归正教会的想法,已经变得跟罗马天主教很接近。我们一周一次在星期日参加“弥撒”,而主日其余的时间都是“为我,为我”!

一个母亲曾经对他表现欠佳的儿子说:“如果你再不改正,就必须在星期日去教会两次。”他因表现不好,不得不去教会两次,而他们通常只去教会一次。也有家长认为,他们的孩子能够在教会外信主,就如同在教会中信主一样容易。那就是这癌症开始的地方。它开始于家庭。如果父母都不再认识到主日的神圣,怎么能期望他们的孩子对这日充满敬畏呢?他们也许教导自己的孩子许多事,但没有教导孩子们敬畏上帝的威严,也没有教导他们对主日充满敬畏。

对主日缺乏敬畏的根源是什么?为什么在上帝的家中留下如此多的空位?答案是没有渴慕。一个饥渴的灵魂不可能在参加聚会的事上漫不经心,因为上帝的话语一经宣扬,属灵食物的碎渣就可能落在他身上。

没有属灵的饥渴,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疏于参加聚会的原因。远离那能够让不朽灵魂得饱足的地方是可怕的!我们的行为,就好像我们没有可能灭亡的灵魂一样。我们的行为,就好像永远不会有死亡的一天,不会有死后的审判一样。喔,让福音的执事们清楚地指明,他们的听众不能带着一个未曾被上帝的恩典所满足的灵魂死去!

 

6月11日 恩典多于罪恶

大卫・耶利米博士

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;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,并藉着我们神的灵,已经洗净,成圣,称义了。

哥林多前书 6:11

有时,非基督徒听到出身贫寒的基督徒的见证时,他们会感到震惊。猎头者、奴隶贩子、黑帮分子、瘾君子、小偷等等都得救了。神似乎不太可能让这样的人在他国度里。但耶稣说:“我来本不是召义人,乃是召罪人”(马可福音2:17)。

一个来到基督面前的人,从前曾是“亵渎神的,逼迫人的,侮慢人的”。他称自己是“罪人中的罪魁” (提摩太前书1:13,15)。当这个人成为基督徒时,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震惊。他们担心他是迫害教会的人的冒牌货、间谍。唯一比教会更惊讶于这个人的转变的人就是他本人—大数的扫罗。他后来了解到,罪在哪里显多,恩典就更显多(罗马书5:20)。今天依然如此。没有人是不可饶恕的,是神的恩典和怜悯所不能及的。

如果你曾经认为你的罪太黑暗了,以致神爱的光无法触及到你,请接受使徒的话:耶稣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罪人。

 

6月10日 上帝若帮助我们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既是这样,还有什么说的呢?上帝若帮助我们,谁能敌挡我们呢?

——《罗马书》8:31

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关心他人是帮助我们还是敌挡我们。毕竟,树敌总不会让人感觉愉快。我们可以假装不在乎我们的邻舍是否对我们友好,或者憎恨我们,而事情的重点,仍是我们更喜欢周围都是帮助我们的人,而不是敌对我们的人。

但更重要的,是我们应该关心上帝是帮助我们还是敌挡我们的。如果人友好仁慈地对待我们、支持我们、表扬我们,但上帝敌挡我们,一切便都无用。如果人敌挡你,那么你会遇到很多阻力;如果上帝敌挡你,那么每件事都会拦阻你。因为,“上帝若帮助我们,谁能敌挡我们呢?”

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称心如意呢?如果上帝帮助我们,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摘玫瑰,甚至不会被玫瑰上的刺戳伤?如果上帝帮助我们,是否就意味着没有人会让我们难过?上帝站在我们这一边,是否就意味着所有的日子都按着我们的意愿平顺地度过?如果是这样,应该很少人不会用尽他们的力气,努力让这位天堂中的上帝帮助他们了。如果上帝赐予的是充满荣耀和享受的生活,谁不会寻求上帝呢?

上帝帮助我们,无人敌挡我们,我们过着美满幸福的人生。这就是关于基督徒生活的一切吗?《罗马书》的作者有不同的发现。虽然上帝是帮助他的,但他仍然被残忍地投进了监狱。他被折磨,被嘲弄。

罗马教会——保罗这封信就是写给他们的——每天都被排斥,被轻视。他们面对极其严重的逼迫,甚至被摧残至死。恰恰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下,保罗写道:“上帝若帮助我们,谁能敌挡我们呢?”肉体的人不能明白这反讽。只有具有属灵思想的人才能理解这其中的悖论。怎么可能上帝帮助我们,却仍然允许我们受苦呢?

保罗还是正确的。如果上帝帮助我们,便没有任何人、任何事能够敌挡我们。即使撒但挥舞拳头击打,憎恨在逼迫者心里燃烧,上帝的儿女仍可以安然面对,因为上帝帮助他们。那些有上帝站在他们身边的人,拥有他们所需要的一切。即使前方有荆棘在等候,上帝却要吸引祂的儿女们靠祂更近。撒但击打我们,想要用牠的拳头毁灭我们,但牠的工作却适得其反。牠将上帝的子民击打得更亲近上帝了。即使敌人摧残我们,上帝却让万事都相互效力,让爱上帝的人得益处。敌人的工作造就了那些被救赎的人。“上帝若帮助我们,谁能敌挡我们呢?”

 

6月9日 赞美上帝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(他)就跳起来,站着,又行走。同他们进了殿,走着,跳着,赞美上帝。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3:8

瘸腿的乞丐过去一直坐在被称为美门的圣殿门口,但如今他得了医治。他的愁苦根源是他的罪。说到底,一个人最需要的是得着拯救。一个人可以经历许多物质的祝福,但灵魂仍然没有得救。这个乞丐的境况如何呢?他只是身体痊愈了,还是他的灵魂也经历到上帝恩典的救赎?我们怎么知道呢?我们可以透过他生命中结出的果子,来确定他灵魂的光景。那他生命的果子又是什么呢?

这个人现在可以行走了;他可以四处走动;他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。那么他现在走到了哪里?他是不是走回家去见自己亲爱的人?是不是走进了花花世界?不,他走进了圣殿。当一个人确实地认识到自己的愁苦境况,并经历到上帝的救赎之后,他总是会表现出心底真诚的感恩。这是向上帝献上的爱的服侍。

于是这个问题变得很重要:这个人被医治之后去了哪里?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你。也许你已经从疾病中得痊愈,也许你已经从困苦和焦虑中被释放。你可能已经在生活中经历了上帝多次的拯救。不管你是谁,无论年轻或年老,总要记得,上帝已经赐给了我们许许多多本不配享有的祝福。这些祝福将你带向了何方?这些祝福引领你更加靠近上帝了吗?上帝的怜悯让你变得更加谦卑、内心柔软了吗?

乞丐没有说:“非常谢谢你,现在我要走上自己的道路了。”他立刻迈开那已经痊愈的腿和脚,走进了上帝的圣殿。这个人以上帝为他的目标。他认识到上帝是值得被尊崇、被服侍的。他使用自己刚刚才恢复的力量走向了圣殿,也就是走向了上帝。

圣殿是献祭的地方。这个人可以带着什么来献祭呢?他是一个乞丐。他现在可以说:“主啊,金银我都没有,但我有一双健康的腿,这是靠你的恩典而得痊愈的腿,现在我要满心欢喜地将我的腿献给你,服侍你。”他确实已得到了属灵的医治!

上帝的子民们,难道上帝没有向你们显出他的恩典吗?难道他没有让你们看到他的慈爱和良善吗?难道你们思想自己缺乏感恩的生活时,没有理由羞愧吗?难道你们没有觉得亏欠吗?如果你知道真实的救恩,你将会在自己生命中寻求荣耀上帝。如果你从来没有以这位施恩者为你的目标,从来没有在爱中发现服侍祂的喜乐,那么你必须思想,你得到的救赎是否确实?因为真实的救恩将人引向对上帝的爱。这样,你便可以跟诗人一起说:“我爱耶和华,因为他听了我的声音和我的恳求。”(诗篇116:1)你可以祷告:请将我的生命拿去,让我完全奉献给你。

 

6月8日 起来行走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彼得说:“金银我都没有,只把我所有的给你。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。”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3:6

彼得对瘸腿乞丐说:“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。”能为这人所做的,没有什么比这事更不可能的。然后神迹发生了。我们在经文中读到,彼得拉着他的右手,扶起他来,他的脚和踝子骨,立刻健壮了。神迹的发生是因为这人的信心。对每一个相信的人而言,任何事的发生都是可能的。这瘸腿的人在身体和灵性上都得到了医治!

这个人没有来到彼得面前。上帝却透过彼得进入这个人的生命中。没有恩典,乞丐不能来到上帝面前。上帝的恩典如此浩大,因为上帝寻找这个瘸腿的人,这个失丧的罪人。这人因为耶稣的名而得了医治。他不仅向彼得走去,他跳起来,站着,又行走。然后,走着、跳着、赞美上帝,他跟彼得和约翰一起走进了圣殿。这里另一个隐藏的神迹,是上帝使用了彼得。他最近才否认了主的名,但是现在,他勇敢地承认祂。

上帝在耶稣基督的名里遇见罪人。祂的名是“拿撒勒人”,是跟罪人和税吏一起吃饭的被轻视的那一位。但正是在这名里,死人从坟墓中复活,瞎子的眼睛得睁开,罪人从捆绑中得释放。现在,因为这名,一个瘸腿的乞丐站起来行走。

荣耀归给上帝,因为上帝没有将这人想要的给他。如果上帝把他想要的金银给了他,他只是暂时得到了帮助。上帝给予祂子民的,远超过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和所求的东西。

朋友,祂的慈爱和眷顾是否让你谦卑?可能你就像那个瘸腿的人。你是痛苦和瞎眼的吗?你知道你忧愁的根源是在你自己身上吗?是因为你自己的罪让你陷在不幸中。你可能在灵性上是瘫痪的,不能来到上帝面前,不能得到救恩。但当你读到这段瘸腿乞丐得医治的故事时,就会得到鼓励。主仍是同一位主。

因为上帝的爱,罪人们仍然能在拿撒勒人基督的名里,也透过祂的名得到拯救,耳聋的要听见,瞎眼的要看见,瘸腿的要行走。这不是因为人身上的任何能力,而是因为仰望祂,万事都是可能的。上帝将要得着所有的荣耀。在《诗篇》30篇11到12节,诗人写道:“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,将我的麻衣脱去,给我披上喜乐。好叫我的灵(原文作荣耀)歌颂你,并不住声。耶和华我的上帝啊,我要称谢你,直到永远。”

 

6月7日 没有金银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彼得说:“金银我都没有。”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3:6上

彼得定睛看着这个瘸腿的乞丐,告诉他:“金银我都没有。”最初这一定让这个瘸腿的人非常失望。他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。许多人给了他钱,让他可以买食物和水。但是彼得不能给他钱。事实上,彼得和约翰跟这个乞丐一样贫穷。

在金银方面,世界不要期望从教会得到许多。你不该为了变得富裕或者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而成为教会的一员。你不该为了金银财宝而进入祷告的圣殿。

“金银我都没有”彼得说。教会不会给予金银,上帝的话语也不会供应金银。如果教会要提供金银,结果将是什么?当然,那时整个世界都不会缺少教会了。没有人会因为不忠心地参加教会聚会而受到劝诫。金银将会让人开心,但是没有人会得救。所有人都将在他们的痛苦中灭亡。这就是为何金银并非教会目标的原因。根本上,金银不会为你带来益处。想要用金银来践行宗教的人,将会被这样的偶像欺骗。

“金银我都没有”那么,彼得有什么呢?金银只能为这人提供暂时的救济。你可以把金银比喻为遮盖在伤口上的纱布。但如果伤口是不可治愈的呢?纱布也许会缓和伤口,减少一些疼痛,却不会让病人恢复健康。如果伤口被治愈岂不是更好吗?这就是为何这人没有得到金银的原因。正如我们在《历代志下》25章9节中读到的:“耶和华能把更多的赐给你。”主为这个人储备了更多的恩典,超过他自己所能想象的。上帝要除去这个瘸腿之人痛苦的根源。他的残疾也就被拿走了!“金银我都没有”彼得说:“只把我所有的给你,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。”

 

6月6日 看我们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彼得、约翰定睛看他。彼得说:“你看我们。”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3:4

彼得和约翰到圣殿去,经过一个被称为美门的地方,注意到一个瘸腿的乞丐坐在门口,向人求周济,他们定睛看着这人。这人一定期望得到很多。许多人走过那里,但这两人停下来,想着他的请求。经文告诉我们,这乞丐以为他会收到一些东西。他一点也不知道,自己正迎来生命中大丰收的时刻。

彼得和约翰因上帝圣灵的催促来到圣殿。此时他们仍然被五旬节的圣灵充满着。他们站在那里,如同上帝的大使。所以,是上帝在定睛看这个瘸腿的乞丐,是上帝看见了他的痛苦。这是一份何等的特权!

在每种忧愁挂虑中,在所有的悲哀困苦中,是上帝定睛看着我们的不幸。诗人说:“但我是困苦穷乏的,主仍顾念我。”当上帝的眼睛看着痛苦的罪人,看着残疾和失丧之人时,就会带来深深的安慰。

当彼得开始说话时,瘸腿人明显很失望。乞丐以为他会收到金钱,而不是听见人说话。当你在贫穷中时,说话能帮到什么忙呢?你不是也宁愿收到钱而不是听人说话吗?但是彼得没有钱,他一无所有。但他来到这个瘸腿乞丐的面前,是带着主耶稣所拥有的。这不是满有荣光的吗?

彼得诚实地说:“我什么都没有,但我要把我所有的给你。”对一个主的仆人来说,这是一个何等蒙福的处境。一个上帝的仆人自己是一无所有的,但还可以在基督里,也透过基督给出一切。正如《彼得前书》1章18和19节所说:“知道你们得赎,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,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。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,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。”

基督的宝血远比金银更有价值,因为这宝血除去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。罪、痛苦和残疾只能因这唯一尊贵的名被除去。“金银我都没有”彼得说,但是他把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字给了这个乞丐。在这名中,这人得到拯救。这名没有赐下金银财富,让这人在今生过好日子,但是这名却赐下宝血,让你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,并从这世界离开,进入应许之地,在那里,你奔跑却不困倦,行走却不疲乏。“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。”

 

6月5日 瘸腿乞丐的不幸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有一个人,生来是瘸腿的,天天被人抬来,放在殿的一个门口,那门名叫美门,要求进殿的人周济。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3:2

一个人坐在圣殿的门口,那门叫美门。之所以美,也许是因为门是由光亮的黄铜制成的。与这美门的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一个瘸腿的乞丐坐在门口,尽显羞辱和卑微。他的不幸是他不能行走。但整件事的中心,却是他是一个罪人。他的残疾是罪的后果。每种折磨、每种烦恼、每种忧伤、每种挂虑都有一个根源,那根源就是罪。那个乞丐其实就是我们的写照。

在属灵的感觉上,我们已经变成了乞丐。我们也许置身于物质世界的成功美景中,也许在外在的生活中拥有很多祝福,但是当内心堕落忧伤时,这一切能带给我们什么益处呢?

我们曾经是君王,但却变成了乞丐。上帝曾把我们安放在祂美丽的伊甸园中,祂指定我们成为君王,藉着管理一切受造之物来荣耀上帝。伊甸园里有各种各样结果子的树,这些树上的果子,人都可以吃。但是园子当中有一棵树,上帝说:“你不能吃这树上的果子。”亚当不是因为饥饿才偷吃了禁果,而是因为他的悖逆,想要对抗上帝的威权。于是人堕落进入痛苦和死亡。他从一个君王变成乞丐,我们今天从上帝所领受的一切都是不配得到的礼物。上帝并没有义务给予我们任何东西,就如同你没有义务向一个乞丐施舍。我们所拥有的,都是因为恩典,不管是救赎之恩还是普遍的恩典。

我们失去了一切,因为我们失去了上帝。若能认识到这点就有福了。当我们承认自己在基督里的位置时,就开始看到自己需要悔改归信,也看到我们永世里的福分。但许多人好像自己是君王一般地活着,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是灭亡。我们有必要坐在这个乞丐的旁边,坐在一个被称为美门的门口,思想我们生命中一切痛苦忧愁的原因,然后我们便可以跟《诗篇》38篇的第4和第6节经文共鸣:“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,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。我疼痛,大大拳曲,终日哀痛。”我们的罪是我们痛苦的根源。你是否也承认,你的痛苦是因为你的罪?这个认识将会为你开启在基督里的救恩的道路。

 

6月4日 即将来到的引导者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,他要引导你们明白(原文作“进入”)一切的真理。

——《约翰福音》16:13上

圣灵如何引导罪人进入一切的真理呢?是要在罪、公义和审判几方面责备他们。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真理:自己的灵魂是失丧的。圣灵将他们放在上帝圣洁的律法前,他们看到自己在上帝面前何等可恶和卑劣。他们必须承认所有指控自己的罪证。

如果引导他们的圣灵,没有继续带领他们进入另一个真理:上帝的怜悯,那么罪人靠着自己,永远不会摆脱这种境况。因为被引导进入认识自己败坏的真理后,他们将会扎根在上帝慈爱主权的真理中,知道上帝乐意拯救他们。圣灵愿意做一切祂看为美好的事。祂根据上帝每个孩子的个别需要来引导他们。喔,这就是圣灵上帝的引导!祂引领上帝的子民进入凄惨悲苦,不是要让他们绝望,而是要引他们透过深刻的痛苦,进入崇高的救恩。

圣灵不会谈论自己,或将荣耀归给自己。祂只会将人引向说“我就是真理”的那一位。这真理是平安的唯一根基。愿这五旬节的应许可以引导你祷告:“主,引导我进入你的真理,教导我:因为你是拯救我的上帝,我终日等候你。”(译注:出自诗篇25:5

这种对圣灵的渴慕,对圣灵来到的期望,跟我们肉体的天然属性相违背。与看不见的引导相比,人更喜欢一种可见的引导。他想听见有声音对他说话,他宁愿抓住他能感受到的东西。他宁愿选择这尘世的引导,即便那是欺骗他的。但是,时候将到,这尘世的引导将从我们眼前消失。他们不能引导我们经过死荫的幽谷,因为那些自己都惧怕死亡的人,不能成为他们的依靠。我们的问题,在于我们是否被圣灵引导,还是被那欺骗者——“说谎之人的父”(译注:出自约翰福音8:44)引导。喔,能从那说谎者的锁链中被释放,能够被圣灵引导是何等的喜乐!圣灵以基督的道引导我们,因为基督就是真理。这就是五旬节(圣灵降临节)神迹的能力。

 

6月3日 所应许的引导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,他要引导你们明白(原文作“进入”)一切的真理。

——《约翰福音》16:13上

每个人都需要引导。也许我们认为我们可以自我引导,但是,不管我们是谁,都需要被引导,没有必要为此感到羞愧,毕竟,我们只是人。然而,很重要的一件事,是我们被谁引导。有许多瞎眼的领袖,也有许多人错误地允许他人引导自己,结果却走向了永恒的毁灭之路。

主耶稣知道祂的门徒需要引导。大牧人的羊群将要被分散。于是祂应许门徒们,当祂离开他们到天上去之后,有一位引导者将会来引领他们。这位引导者就是圣灵。圣灵将会引导他们明白一切的真理。

主的应许在门徒心中唤起一个期望:五旬节圣灵的来到。五旬节的神迹在一个祷告的聚会中发生。被引导进入一切的真理,这实在是一个丰富的应许。有许多带路人将会让他们的跟随者进入虚谎之中,但只有这一位圣灵引导我们进入真理。

这是一份多么奇妙的礼物,人生的道路上将有一位引导者!圣灵是瞎眼人的引导,是那些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之人的引导,是那些寻找却没有找到之人的引导,是那些不知自己从哪里来、也不知要到哪里去之人的引导。这位将要来到的引导者是五旬节的应许,赐给那些没有父亲的人。那时,他们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,现在却不能再支撑下去了。为了明白这个应许,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心比一切都诡诈。因此,有一位引导者是很有意义的事。带着这世界的枷锁行走,会将我们引向永远的黑夜。我们实在需要一位引导者。你认识到这点了吗?那么就祈求那位将你引向永恒光明的引导者吧!

在五旬节的应许中有许多恩典。基督是为那些应该死的人而死的,祂为他们付清了罪的刑罚。如果上帝让这些罪人灭亡,也有永远的公义存留。但是祂不仅为他们而死,而且应许在祂返回天上的荣耀之后,将会有一位引导者来指引他们。代替死亡威胁的,是他们接受到一个应许。他们必须承认:

我们在邪恶中走迷了路,

我们彼此竞相犯罪;

我们的先祖顽梗悖逆,

但你的恩典将这一切都忘却。

——《诗篇颂赞290:4》

 

6月2日 圣灵在凡有血气的身上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。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2:17

喔,五旬节的神迹!一个已经卖给罪的属肉体之人,他向上帝恳求的基础只是因为他在基督里。当圣灵降在人身上时,无论是祂的洁净之工还是祂的安慰之工,都从来不是因为我们肉体的任何良善,而仅仅因为圣子首先降卑成了肉身。

这圣灵降在凡有血气的身上,这肉体是不敬虔的、腐败的,圣灵仍然愿意与之联合。即使肉体充满了骄傲的对抗,圣灵的大能也完全能对付它。圣灵的工作公平无私,使人无法抗拒。

你是否认识一些圣灵的工作呢?我们能够认识,也必须认识,因为当圣灵降到肉身之后,就会为人的生命带来变化。肉体被降服了,人不得不放弃他对上帝的抵抗。他必须向着每一样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死去。他必须向着自己的骄傲、虚荣、自我见解、自我荣耀、自我欲望、自我思想和所有不能蒙上帝喜悦的一切死去。圣灵让人为罪、为义、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。如果一个人对这些事感到陌生,就对圣灵的生命感到陌生。

我们也必须留意一个事实,就是圣灵降在肉体之中,但并没有成了肉身。这意味着肉体本身并没有改变。从肉身生的仍是肉身。新造的人在他一生中,必须继续带着他败坏的肉体。这可以提醒他上帝在自己生命中的恩典。他由此可以看见,上帝已经带他远远地离开了原先败坏的境况,因为肉体实在地存在着,每天都会露出丑恶的头。圣灵降到肉体中,对抗肉体自我中心的方式。肉体抵挡圣灵,肉体必须被降服。藉着上帝的圣灵,新造的人变成了他自己肉体的陌生人,甚至是敌人,而他曾经是那么依恋自己的肉体。不,肉体自身并没有改进。抱怨继续着:“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?”(译注:出自罗马书7:24)但是,五旬节的能力将让肉体永远失败。我们越多活出被圣灵统管的生活,就会越多经历到这个神迹。

你是否感到必须对自己的肉体有越来越多抱怨?圣洁的上帝还愿意住在你里面,这对你而言是一个神迹吗?你是否认为因为你所有的罪的缘故,这是否是永不可能发生的事?这是否变得越来越不可能?然而,这仍然是可能的!这从来不是因为你。这从来不是因为你的肉体。在肉体中,你只会发现越来越多让你厌恶的事。但是,圣灵愿意进入你的心,是因为那一位降卑成了肉身的圣子。圣灵降在肉体中,因为道成了肉身。这是一个没有圣灵之人向上帝祈求的唯一基础。

 

6月1日 五旬节的神迹(2)

法兰斯.贝克(Frans Bakker)

 

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。

——《使徒行传》2:17

不要错过五旬节的神迹!上帝的圣灵浇灌在有血气的人身上。是的,这是一个神迹!在上帝的圣灵和我们的肉体之间怎么可能会有相交呢?他们是相互对抗的,彼此都不能忍受对方。圣灵是圣洁纯粹的,肉体是有罪污秽的。

肉体是什么?肉体不仅会毁灭,也是堕落腐败的。肉体在创造之初并不是堕落的,而是因罪变成如此。肉体变成罪的居所。恶意的怒气、腐坏的思想和肮脏的欲望都住在人的肉体内。那些已经看到这真相的人很认同使徒保罗这样的话:“我也知道,在我里头,就是我肉体之中,没有良善。”(译注:出自罗马书7:18)还有这样的话:“我是属乎肉体的,是已经卖给罪了。”(译注:出自罗马书7:14)这些就是肉体的工作方式。这是肉体的实在。在人的肉体中,心灵充满的每一种欲求和渴望都是倾向于罪的。敌意在内心悄然滋生,邪恶埋伏在肉体中,自我中心毫无控制地喷涌而出。那些在肉体中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悦。他们只想得自己的喜悦。

如此,圣灵怎么可能降到有罪的肉体之中呢?当参孙凭肉体而行时,圣灵便离他而去。但在五旬节,圣灵却神迹一样降临在人的肉体之中。人们看见也听到这件事的发生。为纪念这事件,这一天被称为五旬节。对这神迹的解释,永远无法依据人的肉体,而惟有透过基督的工作。

五旬节的神迹只有跟圣诞节的神迹联系起来才能解释。上帝的圣灵降到肉体中,是因为上帝的儿子降卑成了肉身。这是跟参孙同样的肉体,就是圣灵曾经离开过的肉体。圣子首先在自己身上取了这肉体的样式,但是祂没有罪,所以才以这无罪的肉体偿还了罪的赎价。这是在祂被钉上十字架时完成的。更重要的,祂也在偿还了肉体的罪债之后,又在这肉体中升高。五旬节神迹的根基就存在于中保的工作之中。如果没有圣诞节、受难日和复活节,就不会发生五旬节的神迹。